慎终追远




#聚光创作大赛#

今日清明,特介绍一则与清明密切关联的成语。

153、慎终追远

【名称】慎终追远[shèn zhōng zhuī yuǎn]

【释义】终:人死;远:指祖先。“慎终追远”: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,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。也作“谨慎从事,追念前贤”解。

【出自】《论语·学而》:“曾子曰:‘慎终追远,民德归厚矣。’”

译文

《论语》是记载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,《学而》是《论语》第一篇的篇名。

曾子说:“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,追念久远的祖先,自然会培育出忠厚老实的百姓。”

【示例】“五间正殿前,悬一块闹龙填青匾,写道是:‘慎终追远’。”(摘自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五十三回)

【语法】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指始终要谨慎从事。

【近义词】慎终思远 追远慎终

【反义词】数典忘祖 虎头蛇尾

成语典故

“慎终追远”出自《论语》中曾子的一段话。

曾子(前505—前435),名参[shēn],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(今山东嘉祥县)人。是孔子的晚期弟子之一,与其父曾点同师孔子,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。

qm球盟会网站

慎终追远

曾子主张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,他的修(身)齐(家)治(国)平(天下)的政治观,内省、慎独的修养观,以孝为本的孝道观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。曾子参与编制了《论语》、著写了《大学》《孝经》《曾子十篇》等作品。

曾子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,被后世尊奉为“宗圣”,是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。

儒家非常重视丧祭之礼,他们把祭祀之礼看作一个人孝道的继续和表现,认为通过祭祀之礼,可以培养个人对父母和先祖尽孝的情感。

儒家重视孝的道德,是因为孝是忠的基础,一个不能对父母尽孝的人,是不可能为国尽忠的。所以忠是孝的延伸和外化。只要做到忠与孝,社会与家庭就可以得到安定。

曾子对于慎终和追远的重视,是在于对死的敬畏和对过往的崇敬。因为生死是相对的,没有生就没有死,没有死也就无所谓生。

而人从过往的历史中可以获得借鉴,也就是古可以鉴今。历史有传承的作用,忘记历史的人也必将被历史所忘记。